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车指南 学车指南

刑法司考真题_刑法司考真题百度云

zmhk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刑法司考真题_刑法司考真题百度云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刑法司考真题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

刑法司考真题_刑法司考真题百度云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刑法司考真题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司考刑法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考点模拟试题3

2.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刑法-单项选择题(3.3)

3.司考刑法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考点模拟试题4

4.2015年司法考试刑法考点练习题:犯罪构成

5.2020司法考试客观题每日一练刑法-不定项选择题12.26

6.一道司考刑法题

刑法司考真题_刑法司考真题百度云

司考刑法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考点模拟试题3

       二、多项选择题

        1.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

        A.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B.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

        C.受到犯罪侵犯的我国刑法第2条、第13条规定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D.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2. 下列犯罪中,属复杂客体的有()

        A.偷税罪

        B.保险诈骗罪

        C.洗钱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3.下列哪些行为是不作为的犯罪()

        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

        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

        C.成年人带孩子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

        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泪中但不抢救

        4.下列哪些犯罪既可由作为方式,也可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爆炸罪

        C.遗弃罪

        D.诈骗罪

        5.甲将乙*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了乙的要害部位。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则丙()

        A.不构成犯罪

        B.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

        C.具有杀人的故意

        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6.某矿的很多工人都将装雷管用的铝盒当饭盒用,工人甲某日误以为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他同事的饭盒,便将其放在火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那么()

        A.这属于意外事件

        B.甲不存在罪过

        C.甲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爆炸罪

        7.甲向被害人乙的房间开枪射击,但乙已于2小时以前避开,因此未遭杀害。此案中,甲()

        A.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的成立只要求甲对犯罪事实有所认识

        C.甲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

        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8.甲女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怀疑面条有毒,而将该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丙食后2小时死亡。本案中()

        A.甲有杀丙之间接故意

        B.对乙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乙有杀丙之间接故意

        D.对丙而言,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9.甲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鹿帽,在漫天大雪的密林中弯腰拣拾蘑菇,乙打猎途经该地,误以为甲是鹿而开枪射击,致乙死亡()

        A.乙有杀人故意

        B.乙有疏忽大意过失

        C.乙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D.甲的死亡属意外事件

        10.甲邀请乙外出看**,乙见甲的口袋中有土制手枪,即取出玩耍,猛地扣动扳机,枪响自毙。甲对乙之死()

        A.不存在犯罪故意

        B.存在疏忽大意过失

        C.不存在犯罪故意和过失,本案的发生是因为意外事件

        D.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责,因其未尽注意义务

        11.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

        B.故意犯罪

        C.意外事件

        D.手段错误

        1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重大)盗窃罪

        B.抢劫罪

        C.贩卖毒品罪

        D.决水罪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刑法-单项选择题(3.3)

       单项选择题

        ◎刘畅今年15岁,在老家和同学吵架时,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同学捅成重伤。事后,刘畅怕被抓获,就来到北京的姨姨家“避风”。姨父看其神色不对,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经过教育,刘畅告诉了姨父捅伤同学的事情,并答应第二天早上和姨父一起去自首。晚上,姨父怕刘畅第二天反悔,就主动通知了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到达时,刘畅正在床上睡觉,他没有反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刘畅构成自首

        B. 刘畅不构成自首

        C. 刘畅不满16周岁,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D. 如果处罚刘畅,因其不满16周岁,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刑法第17条,刘畅构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即使15岁,也要负刑事责任。刘畅已答应第二天早上和姨父-起去自首,其并未逃走,因此仍应认定为自首。参见院关于自首的司法解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是可以。

司考刑法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考点模拟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二/17)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参考答案

        1.考点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处分意识的判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答案A

        解析: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之一在于:盗窃罪中的被害人没有处分意识,行为人通常是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财产的占有。诈骗罪中的被害人有处分意识,即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从而使得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进而自愿处分自己的财产。所谓处分意识是指被害人意识到将自己占有的财物转移给行为人占有。如果被害人客观上作出了处分财产的行为,但是主观上没有处分财产的意识,则行为人仍然不构成诈骗罪,而仅构成盗窃罪。本案中,郑某虽然欺骗了张某,使张某陷入了认识错误,也在客观上实施了处分行为,将135?423元汇入郑某账户,但是张某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135?423元汇入郑某账户的,张某主观上能意识到的只是将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而不是将135?423元转移给郑某占有,故不能认定张某具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意识。郑某利用张某作为工具,采取欺骗的方法使张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财产占有,应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A项正确,当选。B项错误,不当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要求情节严重,比如数量较大。郑某只非法获取张某一人的个人信息,难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尚不足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再者,郑某获取张某的个人信息目的是为了实施盗窃,二者是手段与目的的牵连关系,应择一重罪论处,盗窃罪的法定刑更重,故应以盗窃罪论处,而不能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C项错误,不当选。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三款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同时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盗窃罪,属于想象竞合犯。由于盗窃罪的法定刑重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故对郑某应以盗窃罪论处。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A。

2015年司法考试刑法考点练习题:犯罪构成

       三、案例分析

        1.甲用汽车非法倒卖香烟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连车带货扣押。第二天晚上,甲即带上尖刀、钳子,潜入工商所,实施盗窃,试图将自己的汽车盗回。当甲正在用犯罪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当值班人员来抓他时,甲用尖刀刺伤了一名值班人员。甲的盗车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

        2.李某(男)与张某(女)热恋,后李提出分手,但张不同意。某日,张跑到李家,与李言谈不和发生争吵。张在李家里当着李的面喝下自备的敌敌畏农药。5分钟后,李见张的嘴角流出唾沫,即独自锁门外出,后张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问:李对张之死,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3.甲乙互殴,甲因受重伤而昏厥,乙怀疑甲已死亡,将其推到河中,以图销尸灭迹。甲因河中水温很低,顿时苏醒,在河中挣扎呼救,但周围无人救援。乙对于甲的呼喊置之不理,甲因而溺死。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4.山民甲(善捕蛇)捕得毒蛇一条,置家中木桶内,乙至甲家,酒醉后洗手,被桶中蛇咬中毒,经救截去一臂。请说明甲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5.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怕事情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拾起一木板递与其夫,乙持木板与甲相抗,不想木板上的铁钉打中甲的太阳穴,致甲死亡。

        根据刑法理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乙及其妻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6.被告人江某在搬运站做过多年的三轮车搬运工,熟悉搬运工作。1995年5月某日,江某的三轮车坏了,向同事张某借了一部旧车暂用。张某告诉江某,此车车闸失灵。江某说,我骑了几十年的车,没关系。当日,江某运货将车骑至搬运站附近一斜坡处,为减小惯性,卸下一些货物后,驾车下坡。终因车重坡陡,车闸不灵,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对江某的行为应怎样认定和处理?并请说明理由。

        7.1999年3月涂某(女,57岁,不识字)的女儿许某生小孩,涂到女儿家探望。一天上午,涂见女婿姚某从床底下取出一瓶药酒来喝,涂问姚这种药酒治什么病,姚某说治腰痛,姚某喝后将药酒瓶放回原处。过了两天,涂的亲戚唐某、吴某也来看望许某,涂与女儿热情招待。快吃中午饭时,唐某说:"我的风湿病又犯了,腰痛。"涂听后说:"我的女婿泡有药酒,治腰杆痛很有效,我倒点给你们吃。"唐某说可以。涂即到姚某的房间,从床底摸出一个瓶子(此瓶同药酒颜色一样,但大小有差异),以为是药酒(实为敌敌畏)倒入药碗内,约有一两,端给唐某,唐某接过后与吴某各喝一半,不久唐某、吴某即感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力,涂和许急忙喊在山上干活的姚某返回,姚某一看瓶子,说,此瓶装的是敌敌畏。立即到村医疗所请医生抢救,但为时已晚,唐及吴经抢救无效死亡。问:涂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8.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14岁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请对纪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2020司法考试客观题每日一练刑法-不定项选择题12.26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何种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A.伪证罪

       B.诬告陷害罪

       C.间谍罪

       D.非法行医罪

       正确答案:A

       2、某甲商场为打垮竞争对手乙商场,由总经理葛某牵头并与副经理刘某、部门经理杨某、朱某等集体决议,雇请当地黑社会势力孙某等人光天化日之下对乙商场打砸抢,造成乙商场财物损失9万多元,关于葛某等的行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甲商场构成单位犯罪,因是决策机关集体决策为本单位利益实施的犯罪

       B.某甲商场不构成单位犯罪,因只有《刑法》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能成立单位犯罪,本案中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未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

       C.此案中应适用双罚制,对甲商场处于罚金,对葛某等处于刑罚

       D.本案只属于一般违法,不构成犯罪,由甲商场赔偿乙商场损失即可

       正确答案:B

       3、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D

       4、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5、李二憨一日到邻村赴宴时醉酒,回家途中遇本村痴呆女孩傻姑,因酒乱性,将其**,酒醒后后悔不已,到乡派出所投案,对李二憨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李二憨是由于醉酒乱性才**傻姑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其主观心态不是犯罪故意,因此他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不应当认为是犯罪

       B.李二憨醉酒后在意识不清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可以类比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期实施的行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根据《刑法》第18条无行为能力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李二憨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甚至连违法都算不上

       C.根据李二憨犯错后的悔改表现可以得知其对自己醉酒时的所作所为确实不知情,况且傻姑是痴呆者,感受不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李二憨的行为根本就没有造成危害,没有受害者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不是犯罪

       D.李二憨应当对其醉酒时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D

       6、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得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

       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

       7、陈某患精神病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病情并无好转,发作时精神狂乱,并伴有暴力行为。1999年4月21日,陈某在其居住的家属院中突然发病,用铁锹将一正在玩耍的儿童当场拍死。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按故意杀人罪处理

       B.不按犯罪处理

       C.按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处理

       D.按过失教人死亡罪处理

       正确答案:B

       8、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聚众*乱罪:

       B.组织**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

       D.无罪

       正确答案:D

       9、1998年,甲购买高压汽枪一支,改制成能发射小口径子弹的枪支后,与50发子弹一起藏匿家中。2002年5月,甲怀疑其妻与单位负责人乙有不正当两性关系,打电话将乙叫到家中质问。因乙否认有此事,甲取出私藏的改制枪支和子弹,返回客厅向乙的头部开枪射击,致乙开放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甲见乙死在自己家中,心中害怕。甲妻回家后,甲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和乙妻打电话,谎称来家中借枪,自己摆弄枪支时走火受伤。甲的朋友和乙妻来到甲家后,甲与他们一起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之后,甲与其他人一起来到公安机关报称,乙在自己家中摆弄枪支走火致死。在公安机关做了枪痕、枪支鉴定,证明乙的枪弹伤不能自己形成后,甲才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请根据案情回答:

       下列关于甲致乙死亡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系直接故意杀人

       B.甲的行为系间接故意杀人

       C.甲的行为系故意伤害致死

       D.甲的行为系过失致人死亡

       正确答案:A

       10、1998年,甲购买高压汽枪一支,改制成能发射小口径子弹的枪支后,与50发子弹一起藏匿家中。2002年5月,甲怀疑其妻与单位负责人乙有不正当两性关系,打电话将乙叫到家中质问。因乙否认有此事,甲取出私藏的改制枪支和子弹,返回客厅向乙的头部开枪射击,致乙开放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甲见乙死在自己家中,心中害怕。甲妻回家后,甲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和乙妻打电话,谎称来家中借枪,自己摆弄枪支时走火受伤。甲的朋友和乙妻来到甲家后,甲与他们一起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之后,甲与其他人一起来到公安机关报称,乙在自己家中摆弄枪支走火致死。在公安机关做了枪痕、枪支鉴定,证明乙的枪弹伤不能自己形成后,甲才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请根据案情回答:

       下列关于甲的定罪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处罚

       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数罪并罚

       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数罪并罚

       D.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非法制造、储存枪支弹药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D

       11、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规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某一个具体犯罪,刑法分则条文只要没有明文规定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那么,这个罪的犯罪主体就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B.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既规定了双罚制,也规定了单罚制。但是,单罚制只包括了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情形,不包括只处罚单位的情形

       C.黄某为进行走私成品油犯罪活动,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了腾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黄某以腾龙公司的名义大肆进行走私犯罪。该案应对腾龙公司判处罚金,对黄某判处刑罚

       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有关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可以直接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12、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C

       13、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何种客体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简单客体

       正确答案:B

       14、严某(男,13岁)与李某(男,18岁)商量好夜间去商店行窃,严某看好地形,准备好犯罪工具,制定好了行窃计划。当晚,二人行窃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送至公安机关。对二人应该如何处理?

       A.不成立共同犯罪,由李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B.不成立共同犯罪,由严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C.按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并且李某为主犯。

       D.按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并且严某为主犯。

       正确答案:A

       15、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均不构成犯罪

       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正确答案:B

       16、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正确答案:B

       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A

       18、下列案件中的行为人属于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人的是

       A.李小乙,男,17周岁,智力心理正常,1999年12月潜入某大学寝室窃取价值650元的电脑一台

       B.王大明,男,26岁,13岁时因脑膜炎后遗症而患间歇性精神病,2001年5月因与居朱某发生口角将其殴打致重伤,经法医鉴定,王大明行为时未发病,精神状态常

       C.李苗花,女,33岁,1998年4月间将农药“灭蛉王”500毫升倒入自家及邻家的猪圈中,致8头牲猪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60O元:经法医鉴定,李苗花在行为时属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D.吴月华,男,43岁,司机,醉酒开车撞死行人史某后逃逸,又将行人郭某撞死

       正确答案:C

       19、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D

       20、孙某(男,1983年7月4日出生)于1997年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连续三次盗窃财物,价值3万元;于1999年7月2日、7月3日连续二次盗窃财物,价值2万余元;于2000年1月1日又盗窃财物,价值1万元。案发后,孙某被捕归案。法院认定孙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盗窃数额为

       A.6万元

       B.5万元

       C.4万元

       D.1万元

       正确答案:D

一道司考刑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某地政府为村民发放扶贫补贴,由各村村委会主任审核本村申请材料并分发补贴款。某村村委会主任王某、会计刘某以及村民陈某合谋伪造申请材料,企图每人套取5万元补贴款。王某任期届满,周某继任村委会主任后,政府才将补贴款拨到村委会。周某在分发补贴款时,发现了王某、刘某和陈某的企图,便只发给三人各3万元,将剩余6万元据为己有。三人心知肚明,但不敢声张。(事实一)

        后周某又想私自非法获取土地征收款,欲找县国土局局长张某帮忙,遂送给县工商局局长李某10万元,托其找张某说情。李某与张某不熟,送5万元给县财政局局长胡某,让胡某找张某。胡某找到张某后,张某碍于情面,违心答应,但并未付诸行动。(事实二)

        周某为感谢胡某,从村委会账户取款20万元购买玉器,并指使会计刘某将账做平。周某将玉器送给胡某时,被胡某拒绝。周某只好将玉器退还商家,将退款20万元返还至村委会账户,并让刘某再次平账。(事实三)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第1~3题:

        1.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7/二/89)

        A.王某拿到补贴款时已经离任,不能认定其构成贪污罪

        B.刘某参与伪造申请材料,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3万元

        C.陈某虽为普通村民,但参与他人贪污行为,构成贪污罪

        D.周某擅自侵吞补贴款,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6万元

        2.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7/二/90)

        A.周某为达非法目的,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构成行贿罪

        B.李某请托胡某帮忙,并送给胡某5万元,构成行贿罪

        C.李某未利用自身职务行为为周某谋利,但构成受贿罪既遂

        D.胡某收受李某财物进行斡旋,但未成功,构成受贿罪未遂

        3.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7/二/91)

        A.周某挪用村委会20万元购买玉器行贿,属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

        B.周某使用村委会20万元购买玉器,属贪污行为,但后又将20万元还回,构成犯罪中止

        C.刘某第一次帮周某将账面做平,属于帮周某成功实施犯罪行为,与周某构成共同犯罪

        D.刘某第二次帮周某将账面做平,属于作假证明掩护周某的犯罪行为,构成包庇罪

        参考答案

        1.考点贪污罪

        答案C。解析:村委会主任王某协助人民政府发放扶贫补贴,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王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会计刘某、村民陈某合谋伪造申请材料,套取政府的扶贫补贴款,三人构成贪污罪的共犯。王某拿到扶贫补贴款时,虽然已经离任,但该补贴款是他在任时利用职权贪污的,其贪污行为已经完成,故仍构成贪污罪。A项错误,不当选。

        贪污数额应当是三人共同贪污的数额15万元,而不是每个人实际分得的赃款数额3万元。B项错误,不当选。

        贪污罪只要求实行犯具有特殊身份,对于教唆犯、帮助犯,不要求具有特殊身份。陈某虽为普通村民,但参与他人贪污行为,仍构成贪污罪。C项正确,当选。

        后上任的村委会主任周某明知王某等人不符合获取扶贫补贴的条件,不应对其发放15万元补贴款,但周某仍然利用管理发放补贴款的职务便利,发放15万元补贴款,致使15万元的公共财物遭受损失,其行为构成贪污罪。周某的贪污数额为15万元,而非6万元。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2.考点行贿罪;受贿罪

        答案ABC。解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是行贿罪。周某为非法获取土地征收款,送给县工商局局长李某10万元,托其找县国土局局长张某帮忙,构成行贿罪。A项正确,当选。

        行贿罪中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既包括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也包括为第三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县工商局局长李某为了完成周某的请托事项,送5万元给县财政局局长胡某,构成行贿罪。B项正确,当选。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县工商局局长李某虽未利用本人职权为周某谋取不正当利益,但其利用本人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胡某职务上的便利,为周某谋取不正当利益,属于斡旋受贿。由于李某已经收受了请托人周某的10万元现金,故受贿罪已经既遂。C项正确,当选。

        受贿罪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了财物,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即被侵犯,就构成受贿既遂。在斡旋受贿的场合,只要有斡旋行为,并收受了请托人的财物,即构成受贿罪既遂,至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真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即斡旋是否成功不影响受贿罪既遂的认定。胡某收受了李某的财物,找到张某为周某谋取不正当利益,即便张某违心答应,最后并没有帮周某谋取不正当利益,斡旋失败,也不影响胡某受贿罪的既遂。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ABC。

        3.考点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包庇罪

        答案C。解析: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1)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潜逃的公款部分,认定为贪污罪。(2)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3)行为人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4)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周某从村委会账户取款20万元购买玉器行贿,并指使会计刘某将账做平,表明周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故周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而不是构成挪用公款罪。A项错误,不当选。

        当周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从村委会账户取款20万元,并指使会计刘某将将账做平,就已经构成贪污罪的既遂。事后归还不构成犯罪中止。B项错误,不当选。

        会计刘某第一次帮周某将账做平,属于帮助周某贪污,二人构成贪污罪的共犯。C项正确,当选。

        刘某第二次帮周某将账做平,不属于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周某的犯罪行为,故不构成包庇罪。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更多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司法考试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

       定抢劫罪。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判断是否为抢劫罪,注意三个关键:一是当面;二是采用使财物脱离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的控制的方法;三是非法占有为目的。本题中,张三主观上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在客观上,张在被害人面前假装手机信号不好,往外打电话并趁机逃跑,属于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符合抢劫罪的主客观要件,应定抢劫罪。

一道刑法司法考试题

       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85题,每题2分,共70分。

        51.?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

        B.法律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

        C.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D.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属于法的规范作用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

        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

        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

        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

        53.张某与王某于2000年3月登记结婚,次年生一女小丽。2004年12月张某去世,小丽随王某生活。王某不允许小丽与祖父母见面,小丽祖父母向法院起诉,要求行使探望权。法官在审理中认为,我国《婚姻法》虽没有直接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利,但正确行使隔代探望权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故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有关?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判决小丽祖父母可以行使隔代探望权。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婚姻法》和《民法通则》均属同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均是?基本法律?

        B.?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属于命令性规则

        C.法官对判决理由的证成是一种外部证成

        D.法官的判决考虑到法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要求

        54.下列有关?国法?的理解,哪些是不正确的?

        A.?国法?是国家法的另一种说法

        B.?国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律

        C.只有?国法?才有强制性

        D.无论自然法学派,还是实证主义法学派,都可能把?国法?看作实在法

        55.杨某与刘某存有积怨,后刘某服毒自杀。杨某因患风湿病全身疼痛,怀疑是刘某阴魂纠缠,遂先后3次到刘某墓地掘坟撬棺,挑出刘某头骨,并将头骨和棺材板移埋于自家责任田。事发后,检察院对杨某提起公诉。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2条的规定,认定杨某的行为构成侮辱尸体罪。杨某不服,认为坟内刘某已成白骨并非尸体,随后上诉。杨某对?尸体?的解释,属于下列哪些解释?

        A.任意解释

        B.比较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定解释

        56.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57.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

        B.应在霜降后10日举行

        C.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

        D.应在小满后10日至立秋前1日举行

        58.①美国《独立宣言》与《美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

        ②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

        ③日本《明治宪法》对公民自由权作出充分规定,促进了日本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

        ④德国《魏玛宪法》扩大了人权范围,将?社会权?纳入到宪法保护范围

        关于各国?人权与宪法?问题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不成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9.关于如何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我国宪法的权力制约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从法律上构建起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B.从制度上为各种监督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

        C.完善权力配置,恰当地建构各种权力关系

        D.限制和缩小国家权力范围,扩大公民权利

        60.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包括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C.国家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无偿征收或征用

        D.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6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规定要求国家保障每个公民获得住宅的权利

        B.《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0条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视情节给予不同时日的行政拘留和罚款。该条规定体现了宪法保障住宅不受侵犯的精神

        C.《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该条规定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合理限制

        D.住宅自由不是绝对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严格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并不违宪

        62.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公民纳税义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国家在确定公民纳税义务时,要保证税制科学合理和税收负担公平

        B.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基本制度实行法律保留

        C.纳税义务直接涉及公民个人财产权,宪法纳税义务具有防止国家权力侵犯其财产权的属性

       按照无罪推定原理,对于甲应定性为故意杀人(未遂),至于乙要打他添加的毒药剂量是否足以至丙死亡,如果是足量的毒药当然定性为故意杀人(既遂),如果不足量跟甲同样的定性。如果他明知甲投放了足量的毒药则可能成为片面共犯,应当按照故意杀人(既遂)定性。

       好了,今天关于“刑法司考真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刑法司考真题”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