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考试题库 考试题库

海燕style_海燕 高尔基

zmhk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海燕style_海燕 高尔基       对于海燕style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李清照和黄娥的艺术风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求像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海燕style_海燕 高尔基

       对于海燕style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李清照和黄娥的艺术风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求像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风格的诗

3.这就是幸福的作文600字

4.浅谈国内外绘本中的插画艺术-著名绘本田鼠阿佛中的插画是什么风格?

5.请问鲁迅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海燕style_海燕 高尔基

李清照和黄娥的艺术风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宋代才媛李清照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据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文字活泼,叙述传情生动清洵,生平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传,我们已无缘见到。清照的母亲,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据说也很渊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

       她的丈夫赵明诚(德甫),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曾作宰相,山东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当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虽然是宰相之子,但略无纨裤气习,他们的闺房之乐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集先秦及汉唐彝器石刻等加以考诠而完成的,全书共三十卷,大约花去他们夫妇很长的时间。李清照替这部写了一篇后记,主要是叙述编书的情形,同时也间接叙述了他们夫妇的生活。内容大略是说:他们夫妇每夜工作以点完一支蜡烛为度,有时整理书籍,加以题签,有时相互批评前代的书画彝鼎,并不时还在工作中加入某种竞赛。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如果谁说错了,必须要煮茶献奉,这种赌赛有时会把茶杯倾翻于怀中,大笑而更衣。从这别具风趣的闺中乐事,应该不难看出他们夫妇都是极聪明的人,而且学识相仿。

       李清照是多才多艺的,她能词,能诗,能文,能作画,她的一幅“琵琶行图”,一直到明朝还留存着。不管走得多远,关键时刻还得回来,清照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江南大变的乱世,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断南侵,这就是历上有名的靖康之难。但是越是乱世越需要女性,因此也总是在乱世,李清照的词一次次对整个中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当时迷恋名妓李师师的道君皇帝相比较,显然起了提纲挈领式的点化作用。他们夫妇两人开始与灾难周旋,试图让灾难洗刷掉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

       这次流亡,让他们由山东入苏南,渡江到金陵,但对赵明诚的健康是有着损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清照守着他,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心情的低沉可想而知。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弥笃。追忆从前,她抱憾终天的是过去值得回忆与悼惜的往事,是和明诚一起度过的二十九年的日子,最令她伤心的是在流亡途中痛失了知心丈夫。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但大致以金华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独的,南渡臣,到绍兴之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乍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李清照开始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而且,还受着这批人的污蔑。在这种环境中,她不噤感叹地吟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沉。

       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权贵们遗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书中亦无可考,据一般推断,她大约活了六十岁。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之获致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越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无异丧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理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只是模仿前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感、理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

       成一体系的,只有苏轼和秦观;其次应该数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故居

       在济南 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有近年所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她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陈列厅里展陈着女词人的画像和著作,还有他父亲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叶圣陶、冯沅君、藏克家、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题字等。

       李清照生于一人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父亲李格非经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后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南京)。

       李清照独身漂泊在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

       李清照生平经历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du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

求像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风格的诗

       婉约派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首二句一作:"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就是幸福的作文600字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

       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袜(“划”字左边多一横

       ,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李后主词:铲袜步

       香阶,手提金缕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

       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沙”亦可

       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双调,四十二个字。有平

       、仄两体,此为五平韵。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

       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

       ?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

       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

       ,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

       也,著意过今春。

       注:小重山,又名“小重岭”。双调,五十八个字,八

       平韵。 “花影”一句,念来满嘴沁香。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

       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

       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的远走中,失落。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

       十个字,六平韵。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

       自已。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见附

       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

       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

       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

       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

       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

       韵。《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

       梅,不如上面一首。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

       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

       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

       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

       的梅花。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

       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

       ,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

       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

       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

       一首咏梅词。这首长,有几个典故。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

       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

       阳县城楼作《登楼赋》。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

       (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

       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浅谈国内外绘本中的插画艺术-著名绘本田鼠阿佛中的插画是什么风格?

       1.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有人说,幸福是在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后,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静静地看一部**;还有人说,幸福是索取、幸福是富有、幸福是荣耀……其实,幸福不在惊天动地中体现,它就在“小狗的尾巴上”,只要抬起头向前走,幸福就会跟在后头。

       (一)

       “啊——”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抬头望了望钟,已经是夜里10点了。坐在写字台前,看着高高的一摞作业,我丝毫不敢懈怠,笔尖继续飞舞起来。可笔只舞了一会儿,开始涩起来,再也不那么流畅了,似乎它也想休息了;我的眼皮尽管打架了,但只好强打精神,因为今日事只能今日毕呗!

       “咚——”不知什么时候,我那可爱的小花杯出现在课桌上。咦,那不是香浓的咖啡吗?“儿子,对不起啦!家里的糖没有了,老爸只能让你喝这杯苦咖啡来提提神了。”顿时,我的眼睛里蒙上一层泪水,我细细地品尝,慢慢地品味,虽说它的口感是苦涩的,但它却凝聚了老爸甜蜜的爱。原来,幸福就是一杯温暖的咖啡。

       (二)

       这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公园中散步。转了一圈下来,觉得有点累,就坐在路边的椅子上,边喝点果汁,边欣赏周围的风景。无意中,我看到了高大的梧桐树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鸟窝。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换上黄底镜片仔细地观察起来。鸟窝中躺着两只雏鸟,只见鸟妈妈咬着虫子,一点一点地喂给小鸟;一有风吹草动,鸟妈妈就张开温暖的翅膀,把整个鸟巢遮住;吃完美餐,鸟妈妈就不时地用她的羽毛轻轻地抚摸着小鸟的身体,多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呀!原来,幸福就是躺在父

       母的怀里,尽情享受家人的呵护。

       (三)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经过一条距离很长的马路,每次我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9岁的残疾小男孩,因为不幸的车祸,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推着他的轮椅帮他顺利地穿过马路。听着他那甜甜而开朗的声音,“谢谢哥哥!”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原来,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快乐。

       幸福就是这样,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收获无限。

       2.幸福就是拥有一颗品味幸福的心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嗅着那浓郁的芳香,看着草儿们慵懒地扭动着肢腰,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这就是幸福.因为春季的降临草儿才幸福.而我则是因为有一双眼睛与草儿们一同分享这个幸福.

       在热情似火的夏季.纵身一跃,跳入水池,与水为伴,畅游水中世界,这就是幸福.因为我有健全的身体,能在水里嬉戏.

       在寂寞悲凉的秋季,一片片枯叶在秋风中簌簌飘落,用一支支回旋的舞蹈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美丽”为来年的春天孕育新的希望.这就是幸福,枯叶不遗余力地奉献了最后的力量,化作养分,保护树木熬过冬季就是叶子的幸福.

       在银装素裹的冬季,即使手冻得通红,可和同伴们拿着雪球追逐的那份心情就是幸福.因为我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一切

       ……..

       十四年,我们走过了多少春夏秋冬.每年都是那样与众不同.因为我有一颗品味幸福的心,去吮咂幸福的一切.

       海燕的幸福是因为它酣畅淋漓的与大海搏击,发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怒号

       白杨树的幸福是因为它们傲然挺立在茫茫戈壁滩上,守卫着祖国边疆.

       太阳的幸福是因为它能用它的力量温暖人间

       …….

       其实微小的事情,只要我们有一颗品味幸福的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其实人人都在渴望幸福.其实幸福就藏在心里.它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有一颗品味幸福的心,这就是幸福。

       3. 福是种感觉,幸福是种心境。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母亲的唠叨,幸福是朋友的微笑……幸福是什么?

       我还认为幸福是关心你的人为你说的话。不管是对你的批评还是表扬,只要有利自己的成长进步,有利自己的幸福将来,都是一种幸福。或许有的人不这样认为,他们只图眼前的快乐,觉得当时对自己有利,不管是对将来是好是坏,利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只要是赞扬就是真正的幸福。其实不然,关心你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朋友、亲戚,更可能是那些好心的陌生人。而有些表扬你的人,也许是随便说说而已,将你夸大其辞,如果你把他的话太当真,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一句不符合实际的夸奖让你骄傲,使你退步,将你引入歧途。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

       我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练字,希望我长大能写一手好字。到了五年级,我的字写的有点漂亮,有点流利,我也对写字产生了一些兴趣。但就是因为我的骄傲,轻信他人的夸奖,所以到现在我的字已经无法纠正了,前功尽弃。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件事: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我和爸爸正在家里兴致勃勃的练习写字,正当我们练得起劲的时候,一个阿姨来复印,爸爸去应付生意了,于是我就在本子上随意写了几个草字,那个阿姨看了后,随口夸我的字漂亮。当时我还真以为我的字漂亮,后来写字就不那么精益求精了,总是写一些草字,我认为草字好看,写起来有风度,可由于我写草字已养成了习惯,一写楷书就歪歪斜斜的。这一切都是由于我当时太得意忘形了。

       爸爸是对我批评最多、要求最严的人。也正是他的批评和严厉使我学习进步了。

       六年级的时候,爸爸出去打工了,就剩下我和妈妈在家里生活,互相依靠,我由妈妈照顾。但我和妈妈总是喜欢争吵,并且每次争吵,都会惊动爸爸,爸爸就会给我讲道理、教育我。然而爸爸吵我的时候,我很恨他。但那过后,我就会慢慢理解爸爸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学习。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我进了年级前十名。这种感觉真好。

       这就是幸福,幸福是美好的。我将永久拥有幸福。

请问鲁迅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简要分析当代中国新锐插图画家的主要艺术特色插画艺术在国内看似一个较为边缘的行业,但是却和中国游戏行业结合得非常紧密。一大批漫画家、插画家投入到游戏创作中来,为游戏产品创作插画、进行美术设定;与此同时,也有大批的游戏美术工作者开始投入到漫画、插画创作中来,动漫、插画、游戏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艺术,走向融合。近年来,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游戏插画艺术家、漫画家,他们作为幕后的创作者,一次次的征服着玩家、读者的眼球。这些幕后创作者低调、务实的进行艺术创作,换来的是屏幕前一幅幅征服视觉的大片。下面,笔者排名不分先后介绍国内12位顶尖插画、漫画艺术家,向他们致敬!国内实力派新锐漫画家——Benjamin(本杰明)风格:中国新漫画派代表作品:《SENA警官》、《夏天没有的花》、《下午课堂的幻想》、《鸽子在无声地飞翔》、《一天》、《那年夏天》、《没有人会飞没有人会记得》、《橘子》、《救世主》等漫画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签售的中国漫画家,Benjamin的中国新派漫画成为中国漫画在海外的突破口。本杰明(Benjamin),国内实力派新锐漫画家,也是将中国漫画卖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人,曾获得法国安古兰漫画展大奖,获得首届金龙奖。十年的漫画生涯,造就了他独特的漫画风格,写实的画风、饱和的色彩和具有现代感的故事能让年轻读者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受其影响。本杰明,以完全不同于日本风格的水彩画风格著称。他的作品用色鲜明,厚实中不缺温柔,美丽中流露出奢华,给人一种堕落的美感,特别是眼部细节的描绘,从画中就可以感受到主角周身孤寂骄傲的气场。其超然的感染力,源于其与一般插画决然不同的手法,新视觉、新感官带给读者新插画艺术的人文内涵是什么?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1因此,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戏剧、舞蹈等视觉艺术样式外,摄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也是视觉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是插画艺术的存在体。正因为此,我想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插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从视觉文化中的插图教育价值,以及视觉经验对插画艺术创作的影响等层面上来分析插画艺术对于视觉文化的影响。从视觉文化的角度看插画艺术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在谈到“视觉文化”时说:“我相信,当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还强调“当代倾向的性质”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2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对人们耳濡目染,影响深刻持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阅读,可以看出人们的阅读行为在发生转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由此引发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然而视觉文化新形态与人们传统视觉经验之间存在的鸿沟令人迷惑不解,这不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人们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们利用插画从传播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化,这是探索中国文化流变、重组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得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到插画,人们往往想到这样的场景:书籍杂志中的图像、户外广告中的图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绘制出的一个个夸张的符号、卡通人物、变形的各种象征符号。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则可以发现插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性产物,和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是反映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于生活的个性化的表白。例如,几米就认为应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或许这就是几米作品的迷人之处。又如绘本作者钱海燕,她是近年来崛起的著名青年女漫画家,她的漫画作品幽默、俏皮,蕴含着一种灵秀之气和深沉的人文精神。她观察生活有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于是,在她的笔下,几笔漫画加上几句精练的文字,就折射出了她独到的生活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看插画艺术同样能够使得我们获取某个时代或是某个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及存在状态,而且这种形式更能够让处在当代这种信息化时代里的人去接受、承认。视觉文化中的插图教育价值视觉文化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机遇,而信息文化又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视觉文化与信息文化开始高度融合、相互促进,自然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代教育也不例外。可以说在课外生活中,视觉文化无处不在,如电视、录像、网络以及各类报刊书籍,在这到处都充满着视觉图像符号的现实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正确理解、接受插图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借此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课文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对课文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对课文插图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借取课文插图获取信息这一方法给予指导,这对学生在认知这一方法的基础上理解视觉文化有引导作用。比如说课文插图中的中心主题是如何体现的?从插图的背景中能够获得怎样的信息?如何从插图中的细节处发现更多的信息?这幅插图是通过什么来打动读者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拓展到多媒体资源或网络资源进行迁移训练,并通过比较区别“文配图”和“图配文”之间的不同,把握视觉图像的角色特点。比如有些课文中的插图,除了能够揭示出相应课文语言的所指外,自身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因为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作者对课文语言的简单描摹,而是作者对作品的再创作,画面上的线条、明暗、位置经营,都抹上了作者的情绪色彩。法国的让·拉特利尔在《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一文中就曾提出:“不能低估图像文化,尤其是动态图像文化,由于它们通过图像作用于情感,从而已经并将继续对表述与价值系统施加的深远影响。”3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了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放大。”的确,在某种意义上说,插图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尤其在信息时代面前,在视觉文化的视野下,课文插图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是时代的呼声,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视觉经验对插画作品创作的影响插画属于绘画艺术,诉之于视觉。插画作品除了表现其独特的面和线的瞬息造型外,往往还要表现创作者的某种审美取向。创作者要想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解读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读者与自己产生感情共鸣,不仅要求创作者自身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同时还必须能够正确把握读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图式,只有这样,创作者的作品才会迸发出生命力。当然读者解读作品这种具有内在美感和寓意的视觉物体时,需要一定的视觉经验,因为视觉经验是人类的一种视觉心理图式。我们的视觉心理不是空白一块,从接触世界开始,各种视觉体验就逐渐在心里积淀,世界与社会的各种视觉冲击经过我们的加工、提炼后在大脑的一些神经元中产生镜像,成为我们进一步接受新的视觉刺激的前提——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图式。海德格尔指出:“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不如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4所以说视觉经验不仅仅是对于创作即便是生活也需要它的存在和升华。可以说当今的数码插图也可以理解成插图的一个新品种,相对于数码插图而言,使用常规绘画媒介的插图可以成为“传统插图”了。数码插图和“传统”插图确有共通的一面。“传统”插图的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完全适用于数码插图。我认为如果数码插图离开了视觉经验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正是数码视觉经验造就了数码插图这一门新艺术。但是对于数码插图来说,仅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是传达艺术家思维的工具,数码插图的灵魂来自于它的艺术性和视觉经验。视觉经验只有被艺术家用来创作艺术时,才上升到艺术的范畴。具体地说艺术性就是指数码插图中所传达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深度、艺术修养高度和艺术能力的全面。艺术能力是指艺术构思的实现能力,比如说创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艺术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体现。视觉经验与艺术性是数码插图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如威廉·米歇尔所说,“图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面对这个被视觉文化垄断的时代,插画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依旧存在并在固守批判现实主义的精英中流行,在他们的图像中,画面的纵深感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加上大面积单纯色彩的平涂,使得主体图式显著跃现出来,有效地增强了图像的视觉张力和感染力。另外,我们也很难从他们的图像中找出明确的艺术风格,夹杂在他们图像间的是写实主义或表现主义等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变异体。传统的绘画风格已不是他们界定自我艺术样式的标准,而仅仅作为强调艺术个性的形式借鉴及参照。从图像间流露出的更多是他们作为当下生存的个体对于时代的自我感受。图像中的观念意味在逐步挣脱了传统插画的束缚之后统领了整个艺术过程。尽管他们的艺术并没有完全逃离出精英意识和社会反映论的范畴,但在社会现实和个体的关系上给当代插画做出了新的描述。插画艺术从直接的角度看,视觉是最主要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从间接的角度看,视觉则是唯一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间接感受、拥有、享受生活中,视觉经验可以涵盖、替代其它一切感觉经验,而其它一切感觉经验都无法涵盖、替代视觉经验。人类对视觉文化需求的最深层的动因,主要是由视觉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因此,视觉经验对于插画文化的影响是历史的、深层的。插画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跃迁和面临新情境、触摸未来的价值表述方式,它开拓出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们生存的新的价值资源,并转呈为图像学的结果而内化为社会个体的伦理期待和生存基点。所以在此希望中国的插画设计师们也能扩展自己的视野,透过令人迷惑的现状,来发现真正的创意与灵感。对于视觉经验,要在文化背景上来考察,思考它们可能的关联,而不是照抄照搬。著名绘本田鼠阿佛中的插画是什么风格?[美]李欧·李奥尼1910年5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是比利时犹太商人,母亲是女高音歌唱家。因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13岁起,他随家人辗转美国、意大利。1935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45年,欧洲掀起反犹太浪潮,他们被迫举家走避美国。李奥尼是一个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艺术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摄影......样样精通,曾任美国《财富》杂志设计主管长达10年。其间,他多次在欧洲和美国举办个人画展、设计展,并曾担任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主席、1953年度国际设计大会主席。1955年获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最佳广告制作美术指导奖、1956年获建筑联盟金牌奖。1984年获颁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时,他受到这样的评价: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设计创作,对设计领域的领导和人才培养,以及通过为孩子们创作绘本,深深地影响了至少三代人。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自始至终贯穿着他的作品。尽管李奥尼开始创作绘本时已经49岁,他却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纽约时报》曾不惜溢美之词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如果绘本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李奥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他的绘本获奖无数,其中《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分别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1999年10月,这位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绘本大师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享年89岁。

       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

       赵燕婷

       提要:鲁迅的作品具有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是中国文学的精品.本文通过对鲁迅作品的语言分析,试图寻找鲁迅的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的成因.以此透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在经典作家笔下是如何进行的,并且试图启发这样一种思考,即白话文的普及运用到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地丰富它和发展它.

       关键词:鲁迅 作品 白话文 语言风格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准确,简洁而又极为丰富,因而具备足够的弹性,恰到好处地表现种种思维的,情感的节奏,使行文富有韵味而魅力无穷.

       本文主要从虚词运用,文言句式和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考察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

       一 虚词的大量使用

       虚词有助于表达深沉曲折的意思,妙用虚词,既能长话短说又别具韵味.

       例1.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至于"二字若不用,也通.但"黯然泣下"四个字却不能表达尽"黯然……终于泣下"的动态,而这一动态恰恰重现了刘和珍君的情感过程,真切动人.

       "此后不曾相见",是普通自然的表达方式.然而,鲁迅先生在这里是痛悼刘和珍君,苦苦追忆往事,连用虚词"似乎","就"显得何其认真!"似乎"二字又传达出了这种信息:刘和珍君并没有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许没见,也许见了但不曾注意.尤显出刘和珍君的沉静而不凡.同样的这几层意思,若不采用虚词表达,则不但用字太多,行文也会不够紧凑而显得"薄",当然无法锁定这种深沉的感情.

       2. 但从别一方面来看,这书的再来,或者也不是无意义.(《译文序跋集·序》)

       大量地使用虚词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很多人凭这一点就能认出他的作品来.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因此而不顺口不通畅.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大量使用虚词恰恰是力求准确力求简洁的必然结果,也是使得文脉不被打断,有节奏有缓急地顺畅而下的重要手段.

       "或者也不是无意义"似乎和"也许有点意义"差不多.但是前者包含了更多的疲惫,无奈和执着的希望.与作者所说的"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合拍,道尽了一种欲语还休的沧桑和虚微但坚定的执着.这与双重否定句的独特效果有关,下面再谈.

       3.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野草·雪》)

       "……否耶 "是文言虚词运用的典型例证.鲁迅在这里用,有和"博识的人们"开玩笑的调子,也暗暗地埋了讥讽的意思:你们博识的人认为他单调,他可并不以此为不幸啊!

       鲁迅是白话文运动的一员大将,但他并不排斥文言的借鉴使用,使行文更加生辉.

       4.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并且一句里有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后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而已集·当陶无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这句话的末尾,连用三个"的"字,使得句子变得笨拙并且滑稽,是鲁迅先生故意安排嘲弄那些一句话里用许多"的"字的人.在同一句话中就安排了嘲讽,不但犀利,也是他行文凝练的原因.这是鲁迅对虚词运用自如的一个结果.

       二 文言句法以及古语词的使用

       白话文运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面对着极大的语言荒芜.后人也许觉得那时只不过用话记下事情来就是了,实际却是极困难的.有鲁迅当时的话为证:"现在的文学家,哲学家,政论家,以及一切普通人,要想表现现在中国社会已有的新的关系,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就差不多人人都要做仓颉.这就是说,要天天创造新的字眼,新的句法.实际生活的要求就是这样."(《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邹恬先生指出:"五四"小说语言与传统语言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小说语言."五四"小说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其意义不在于白话通俗易懂,易于为读者接受,这一点传统白话小说也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而是创造了一种适应新的内容,反映新的审美要求,具有不同艺术功能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它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文学语言的诞生,标志着小说语言现代化的开始.此外,"五四"小说还实现了一个变革,即以书面语言代替口头语言.传统小说受说书影响,口语化程度比较高,它便于讲述,易于理解.而"五四"小说语言有它所传递的内容规定,必须更精致,更含蓄,构造更复杂,层次更丰富.它需要读者坐在案边反复仔细地思索领略,咀嚼回味.[1]

       邹恬先生所指出的这种变革,逼迫着"五四"作家们作出好的语言安排.在运用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策略时,文言句法和古汉语词汇是鲁迅语言表达的后备部队,因为他"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所以在表达不利的情况下,宁可向古人借用语言.

       有人认为鲁迅的文章"文言杂糅",且不谈这"文言杂糅"该如何定义,用今天的语言规范去衡量"五四"时期的语言,这本身是一种颠倒.因为我们现在的汉语规范正是"五四"以及以后的作家们不断进行语言尝试的结果.是他们历尽辛苦为我们开拓的语言天地,现在我们坐享其成,不但不努力去寻求汉语的更为美好的明天,在陷入日甚一日对汉语的麻木里的同时,置前辈的努力于不顾,甚至还指责他们的奋斗,实在值得深思!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几个使用文言句法的例子:

       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有:

       1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味"名词活用如动词.用"深味"这很经济的两个字就更能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句子的后部"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这里的两个"的"字拉长了句子的后部,使之成为句子的重心.这种时而极省俭笔墨,时而多加字数使句子具有了一种时缓时急的节奏感,而文言的单音节字正有助于这种节奏的实现.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面"名词活用如动词,使句子紧凑.

       3.其一是手枪,立仆.

       "立仆"两个单音节词,是文言用法.

       4.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

       "为……所……"被动用法属文言结构,但在现代汉语中也不时被用到.这可能与现代作家们的使用有关.

       在《阿Q正传》中也有典型的文言用法:

       5.所以者何 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这里用"所以者何 "比"为什么会这样呢 "更富有讽刺以及调侃意味.

       在鲁迅的作品中,常常会有点文言的影子,当然,本来文言与白话的分界就很难说.有一些文言句式,虚词是在今天也常常用到的,再举两例:

       6.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野草·希望》)

       7.国粹家者,保存国粹者也;而国粹者,我的胡子是也.(《坟·说胡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找不到恰当的字眼的时候,宁可向古人学习,盼望总会有人读得懂.这个倾向在小说语言里,比较突出.这当然与小说这个文体更注重艺术性,也更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有关.

       1.后来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彷徨·伤逝》)

       愧恧:惭愧.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让官表》:"是用夙宵愧恧,寤寐兢忧."[2]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彷徨·祝福》)

       歆享:神灵享受供物.《史记·孝文本纪》:"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3]

       蹒跚:旋行貌,徘徊貌.又写作" 跚".

       五代范资《玉堂闲话·高辇》:"梦见一老僧著屐,於卧榻上 跚而行."[4]

       3.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彷徨·长明灯》)

       辟易:退避,避开.《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5]

       4."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他忽又现出阴鸷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敛了……(《长明灯》)

       阴鸷:阴险凶狠.《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 严延年为治阴鸷酷烈."[6]

       5.准此,可见如果将"差不多说"锻炼罗织起来……(《呐喊·端午节》)

       准此:按照这样办理.旧时常用于对下级及平级的公文.明代亦用于诰命.清俞樾《茶香室丛钞·钦此钦遵》:"今公牍中有'准此'二字,惟上司行属员用之."[7]

       6.我愕然了.(《呐喊·故乡》)

       愕然:惊讶貌. 《 史记·黥布列传》:"楚使者在,方急责英布发兵,舍传舍……布愕然."[8]

       7.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朝花夕拾〉小引》)

       幻化:犹言变化,变幻.《列子·周穆王》:"……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9]

       8."我们上县去,送他忤逆!"

       忤逆常含有两层意思:(1)冒犯,违抗.《后汉书·陈蕃传》:"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2)不孝顺.明沈榜《宛署杂记·圣谕》:"三月,说与百姓每:孝亲敬长,不许忤逆,犯了不饶."[10]

       9 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呐喊·幸福的家庭》)

       茕茕 :孤零貌.《左传·哀公十六年》"茕茕,余在疚."[11]

       10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记念刘和珍君》)

       (2)我装作无所闻见模样,以图欺骗自己,总算已从地狱出离.(《华盖集·碰壁之后》)

       出离:(1)犹佛家所谓涅盘.(2)犹超出.(3)走出,离开.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一齐观瞻,见个书生,出离人群."[12]

       上面所引用的鲁迅的两句话分别使用(2),(3)义项.

       由于鲁迅的学识广博,在行文的时候有多方得宜.正如"出离"一词的使用,其独特给人以深刻印象.鲁迅还同样用过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字,这里引用李瑞山先生的一段评论文字:

       作者常以这样的词语用在诗中:《复仇(其二)》中的"大欢喜","大悲悯","大痛楚";《死火》中的"大火聚",特别是《失掉的好地狱》中的"醉心的大乐","遍身有大光辉","运大谋略,布大罗网","大威权"等.这里用的"大"字,多是模仿古代汉译佛经的语气.(据《野草》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单行本《失掉的好地狱》注释2).这当然与有的诗作涉及到佛经的内容有关,但也可以说是作者喜欢这种构词方式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散文诗中,以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和感情色彩.作者在写《自言自语》时就这样用过,如《我的父亲》中:"大安静大沉寂的死,应该听他慢慢到来.谁敢乱嚷,是大过失";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愤激,悲慨,痛切的感情.一个单字,习闻常见,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与一定的词语相结合,就变得如此传神,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看似单调平淡,实乃意蕴丰富,反映了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力.在《野草》中,这样严谨的句法结构和凝练而传神的词语是很多的.这对于作品深沉含蓄的风格的形成,给了很大的助力.[13]

       三 双重否定的使用以及鲁迅语言的节奏

       鲁迅喜欢说"不",即使在表达"是"的时候,他宁可用双重否定来代替一个肯定.双重否定的使用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孤冷的心境,在自述心路历程的时候,作用尤其明显.举《〈呐喊〉自序》中的几例如下:

       1.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2.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

       3.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双重否定句的运用,使句子读起来不那么顺畅,似乎有碍于好的表达.然而事实上,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恰恰是那么一种讲不清楚又不得不讲的,伤心不愿示人的厚重的痛楚.这种痛楚是时代与生存本身的悖论,是忘不掉丢不开的魔障.这种感觉正是在这种不那么顺畅的表达中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行文的过程中设置障碍,让读者感受被迫停顿,再次被迫停顿;被否定,再次被否定的挫折,才能模拟出这样的一种心态,使之在阅读过程中短暂而又连续地发生,并且随着双重否定句的不断出现使得这种过程不断地被重复,逐渐强烈,表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显著;也正是由于这种不顺畅,使读者在阅读的不断停顿中得到思维以及感觉的逐渐扩大的空间.

       这种不顺畅的感觉,其实不仅是由双重否定句引起的.前面提到的虚词的大量使用,古汉语句法和词汇的使用都使得鲁迅的文章缺少了让人眼睛一亮的明丽和一读到底的痛快.而这种不顺畅不是因为炼字的功夫不够,而是因为鲁迅在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程度上的苛刻要求.

       鲁迅的作品成为公认的中国语文的精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沿承了中国语文的传统——尽管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他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艺术感使他的行文能够考虑到中国读者的传统的阅读习惯,而这种新与旧的连接点就是行文的节奏.

       周作人曾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提到中国人是一个很爱音乐的民族,这在大众表现于对戏曲的喜爱;在知识阶层则还表现在行文的韵律,节奏.

       行文的节奏,有语言的节奏,有感情的节奏,有思维的节奏.节奏的流驶,很容易让人进入一种跃动的游戏状态,使写作和阅读都变得富有趣味.感情的节奏和思维的节奏与文章构思关系较大,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倾向关系密切.而语言本身的节奏,则是由作者运用语言的自如程度所决定的.下面仅举几例,略谈一谈鲁迅作品中语言所蕴有的节奏感:

       1.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彷徨·祝福》)

       "不如所料","竟如所料","恰如所料"三个词形成了一种节奏,使得这个复杂的表达显得悦人耳目一些,因此不那么讨厌.

       2.所以凡有时髦女子所表现的神气,是在招摇,也在固守,在罗致,也在抵御,像一切异性的亲人,也像一切异性的敌人,她在喜欢,也正在恼怒.(《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

       排比,对比的穿插使用,把这种矛盾性极强,戏剧性极强的性格特征大致概括了出来.

       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转劝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呐喊·狂人日记》)

       "起头"和"下手",由于用字相对而形成一种节奏感.

       4.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故乡》)

       排比的运用更有助于表达一种强烈的不满和无奈.

       此外,"在鲁迅作品中,反复这种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4].王希杰先生在《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一文中充分论述了这一问题.

       5 在现在的环境中,人们忙于生活,无暇来看长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说繁生的很大原因之一.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用数顷刻,遂知种种作风,种种作者,种种所写的人和物和事状,所得也颇不少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划线句紧凑而具文言风采,句前,句后则相对有较缓之感.这种近乎由白话渐入文言,由文言渐入白话的写法使得文章词句时缓时急,比一缓到底的白话要有回味些,简洁些.鲁迅对于这种节奏感的把握,我认为是他的文章能够恰当表达出他的情感,他的想法的关键.上面所提到的虚词运用,文言句法和词汇的使用,双重否定句式的运用也是服务于这种节奏的完善的.

       尽管鲁迅的作品并不算人见人爱,但是它独特,清新,丰富和有回味,这是中国语文的骄傲.而鲁迅的这种把深沉,敏感,广博和热爱融入语言,为后人开拓新的美的语言空间,是中国人的骄傲.而是否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对于中国语文的建设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注释

       [1]《邹恬中国现代文学论集》第一编鲁迅和"五四"小说,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7页.

       [2]《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同)第七册第664页"愧恧"条.

       [3]《汉语大词典》第六册第1462页"歆享"条.

       [4]《汉语大词典》第十册第538页"蹒跚"条,第五义项.

       [5]《汉语大词典》第十册第486页"辟易"条,第一义项.

       [6]《汉语大词典》第十一册第1038页"阴鸷"条.

       [7]《汉语大词典》第二册第427页"准此"条.

       [8]《汉语大词典》第七册第659页"愕然"条.

       [9]《汉语大词典》第四册第427页"幻化"条,第一义项.

       [10]《汉语大词典》第七册第432页"忤逆"条.

       [11]《汉语大词典》第七册第201页"茕茕".

       [12]《汉语大词典》第二册第505页"出离"条.

       [13]《鲁迅创作艺术谈》,南开大学中文系鲁迅研究室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第250,251页.

       [14]《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392页.

       参考文献

       《邹恬中国现代文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鲁迅创作艺术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

       《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

       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

       好了,今天关于“海燕style”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海燕style”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